首页 > 财经 > 正文

西京学院“石榴籽·润春城”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实践调研团

2024-03-11 09:19:12来源:实况网

西京学院石榴籽·润春城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实践调研团项目名称: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实践调研团队名称:西京学院石榴籽·润春城少数...

西京学院“石榴籽·润春城”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实践调研团

项目名称: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实践调研

团队名称:西京学院“石榴籽·润春城”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实践调研团

负责人姓名:岳愉越

指导老师姓名:李瑶、姜雨林

一、实践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电子信息学院组织以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为主题的实践调研团,深入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与调研活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实践时间

2024年1月14日—1月17日

三、实践内容

1、到达目的地

抵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后,实践团首先拜访了当地团县委副书记杨淦及团县委干部孟劲松老师。与当地团委对本次社会实践调研行程进行具体的行程规划以及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开展实践

(一)彝族(撒营盘镇撒老乌村和书西村)

通过两个村的村史馆,实践团了解到彝族的节日习俗大致分为四部分.即:火把节、春节、小年和清明。

春节:挨近年关,家家户户要办年货,熬糖、舂粑粑、杀年猪。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吃年饭,吃饭前先喂狗。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一清晨,要烧整夜的火,表示来年年猪越胖,日子越兴旺。大年初一清早要取水,取水时烧香烧纸祭水神,燃放响鞭炮挑水,哪一家取水最早就最吉利,忌串门。早晨,各家带着酒、肉、米、糖、蔬菜等,到山上祭祀,然后就地做饭,相互品尝。白天,回到村中跳跌脚舞,打磨担秋或举行拔河、篮球等比赛活动。初二开始走亲串戚,宴请春客,青年夫妇则背着猪头肉到岳父母家拜年。正月十五,春节过完。

在书西村,团队有幸听到了代表少数民族传统歌声——道腮,这是彝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它可以是流传经年的经典片段,也可以是即兴而成的语言材料。适用于集体活动之中,彼此唇枪舌剑地比试口才,以彰显自我的语言天赋和机智应变能力。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必须以喜剧收场,才能显示出说话者的水平高低。

道腮视频

在撒老乌村,实践团成员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绣着东西,经过沟通,得知奶奶绣的是彝绣。彝族刺绣大多运用在彝族服饰的头帕、花帽、衣领、托肩、衣襟、袖口、腰带、披风、裙边上,也出现在挎包、三角包、针线包、香囊等生活用品上。并且在2005年,撒营盘镇被列为昆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之乡。在春节期间他们也会穿着他们特色的彝族服饰以表示对节日的重视。

通过与路上遇到的老爷爷的沟通,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彝族一年中有三大节日,即火把节、春节和七月半祭祖节,并有不成文的祖传规矩,即火把节吃羊肉,春节杀猪,清明节杀鸡。彝语是“木可西万难喝”、“曲不熬浓喝”、“采登昂社喝”。即火把节偏重羊肉,春节偏重猪肉,七月半偏重鸡肉。

(图片来自网络)

杨青禄(书西村党支部书记)告诉实践团成员跌脚舞是罗婺、禄劝、武定讨亲嫁娶、逢年过节等喜庆场合必不可少的主要娱乐活动。在民间,只要笛子一响,无须召唤,人们就会随之起舞,舞者不限,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人。在民族村寨,不管谁家操办喜事,本村以及邻近村寨的人,到了晚上就会不请自来,汇聚到一起,放歌起舞,为之助兴。当笛子师傅吹奏跌脚舞曲时,人们毫不拘束地上场舞起来。参舞者有小至七八岁的儿童,老到年逾花甲的长者,有的年轻父母甚至背着小孩上场,到了这种场合,真可谓“笛子响,脚板痒”。几遍音乐之后,好客的主人会将自制米白酒和小锅酒斟来敬客人,酒过几巡,人们随着清脆的竹笛声,在朦胧的酒意中狂歌醉舞,猛烈地跺脚起舞,有震撼大地之气势,整个山寨沉浸在欢乐之中,一直跳到次日天明。

跌脚舞视频

(二)苗族(翠华镇纳岔村和汤郎箐村)

在深入了解了彝族的节日习俗后,实践团成员同样对苗族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苗族文化,实践团计划前往纳岔村和汤郎菁村这两个富有苗族特色的村落,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团深入苗族村落的过程中,与当地村民的亲密交流成为了成员们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宝贵途径。他们热情地分享了苗族丰富多彩的节日体系,其中几个节日尤为显著,对苗族人来说意义非凡。最为盛大的莫过于苗年,这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通常在农历十月或十一月举行,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祈愿。除此之外,花山节也是极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不仅是春耕前的祭祀仪式,同时也是年轻人社交和婚恋的平台。这些节日不仅凸显了苗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也反映了苗族人对自然和谐、家族团聚及社区联谊的重视。

在纳岔村村支书及副主任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刚一进村就发现有村民在杀年猪,并且了解到杀年猪是苗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新年前夕举行。这一习俗象征着丰收和团圆,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作的庆祝。在汤郎箐村,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村民们会挑选村里最肥壮的猪进行宰杀,之后将猪肉分割成块,按照传统的方式腌制成腊肉。在杀年猪的过程中,村民们还会唱起传统的苗歌,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

斗牛是苗族男子展示勇气和力量的一种方式,也是村寨间交流和联谊的重要活动。在纳岔村,斗牛节通常在春季举行,持续数天。斗牛场地中央设有专门的竞技场地,周围则是观众席。斗牛时,两头经过精心挑选和训练的公牛被引入竞技场,进行激烈的角逐。

芦笙舞是苗族的一种传统舞蹈,通常伴随着芦笙的悠扬旋律进行。芦笙是一种多管吹奏乐器,声音洪亮而富有穿透力。在花山节等节日期间,村民们会身着节日盛装,男女老少围成一圈,随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

芦笙舞视频

苗族花山节又名踩山节,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五月举行,是苗族众多节日中最具特色而光彩夺目的节日,是苗族人民纪念传说中的苗族神先蒙博蒙耶创立农耕和苗族部落首领蚩尤完善历法、指导农耕、造福九黎的功绩,祈求花杆花竹和祖先神灵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幸福安康的纪念、祭祀祈福活动。

在花山节期间,苗族男女会穿着盛装,佩戴银饰,聚集在一个开阔的场地。他们会唱山歌、跳舞、吹奏乐器,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游戏和比赛,如斗鸡、斗牛、踩高跷等。整个节日氛围热烈欢快,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歌舞升平的场景。

(图片来自网络)

四、实践成果

本次实践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成员共收集了超过50小时的视频资料、1000余张照片以及大量的文字记录,涵盖了火把节、道腮、跌脚舞等彝族传统文化,杀年猪、斗牛、芦笙舞、花山节等苗族传统节日的各个方面。通过与当地村民的深入交流,调研团收集了关于节日起源、发展变迁、当代实践等方面的资料。增进了对彝族、苗族文化的了解,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化资料。加强了学院学生与少数民族同胞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当地居民对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认识,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成员感想

人工智能2201班胡诗韵:通过这次深入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调研,我收获颇丰。亲眼目睹了彝族和苗族民众准备过年的热闹场景,感受到了当地民众对传统节日的无比热爱和珍视。而他们独有的节日不仅仅是简单的庆典,它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连接族群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这次调研让我深刻感受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让禄劝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继续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人工智能2202班屈鹏程:这次深入少数民族村落的经历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实践活动不但加深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也锻炼了我们的社会调研和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应用化学2201班王菲菲:这次调查使我深刻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习俗,这是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丰富多彩的元素。我为能有机会深入了解彝族文化而感到庆幸。这次学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深的滋养。同时,我也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传统的习俗和技艺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这些独特的民族瑰宝。

对于未来,我计划继续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希望能够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的交流与和谐共处。

人工智能2202班马垚鑫:通过参与“石榴籽·润春城”实践调研团的项目,我获得了一次深入了解和体验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宝贵机会。这次调研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知识,也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文化体验和自我成长。本次调研活动让我体会到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禄劝县我目睹了苗族传统节日如杀年猪、还看见了他们养的斗牛等等。感受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意义。这种独特的文化表达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精神寄托,也加强了民族凝聚力。

人工智能B2201班岳愉越:通过这一次的研学之旅,不仅丰富了我的见识,还让我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通过在禄劝县杀年猪,吃杀猪饭,看斗牛,与村民交谈深刻感受到少数民族同胞们的热情好客。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少数民族和汉族融合交流,有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刻不容缓。这些文化是每个民族独特精神财富的体现,对于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我们更应该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友好交流,齐头并进。

至此,西京学院“石榴籽·润春城”少数民族庆新年风俗习惯实践调研团活动圆满结束了。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丰,了解到许多民族特色文化,感受到禄劝人民真挚的诚意及善意。我们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历程,我们继承着五千年文明,我们将正确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奏响热爱祖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崭新乐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云南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